以前要的不是這種以後。
新工作簽下來了,這次給了再三年的簽證。
工作上一切順利,升職了,薪水多了,想說一切都上軌道了,房子約也到了,現在的房子也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
然而這幾天關於新房子的一切真的就是那句話:以前要的不是這種以後。
找新房子的時候,我就只看了一間,覺得房間大小可以接受,有自己的淋浴,重點離醫院近,750元所以就選定了。
其他不利的條件一律不管,
1. 房東堅持要在九月一號就入住,不管我現在房子到九月十八日。
2. 一層擠了六個人,共用一個馬桶。
3. 有 shower room有懷疑過會很潮濕,卻把這個置之腦後
九月一號簽約時房仲說打掃好了,但其實很多地方根本不確實,而且看見了一排的螞蟻,晚上想說去清房子,則看見一隻大隻的蟑螂,傳了訊息給管理人,未回覆,就自行去買了殺蟲劑。
九月二號房仲跟我說管理人出國,先去IKEA買好家具,到新家發現昨天用過殺蟲劑後,兩隻大蟑螂、壁虎、螞蟻通通現行。沒得選只好自己青。本來布置的計畫又順延。
九月三號傳了訊息給第二位管理人回覆說會請人打掃,但其實我都已經弄好而且也布置好了。傳了訊息跟她說我自己弄好了,只是我覺得這一切並不公平,傳了訊息跟他說,但沒有回覆。
因為沒有得到該有的道歉,讓我心情變得很差。我也開始反思這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晚上打電話跟爸爸說到了新房間看到那些生物,還有環境等等,我覺得很憂鬱。爸爸說有那些本來就正常 (黑人問號)
之後換跟媽媽講了電話,她大聲咆嘯地說,你租的地方都那麼貴,你出國做那種工作也是在浪費時間啦,也沒存到錢,看要繼續去讀書以後去學校教書還是怎樣啦。
我只回了喔!媽媽就說他要去洗澡了。
總之媽媽描述的情況是事實,之前也有思考過這類的議題。來新加坡的決定是對的嗎?
不管做對做錯,誠實面對自己、從中反省便能往下一階段走。這就是我現在在做的事情。
在這幾天一件事情進到我的腦中,小學的時候常常看到爸爸工作到半夜為了付房貸、生活費。
爸媽如此辛苦工作,所以電影情節有一天爸媽對小孩說,家裡經濟困難,所以要到小房子去窩的那種失落並不實際發生在我身上。
但也許是看著辛苦工作的那個時刻,突然間默默逼自己長大,像鄧醫師說的:
" 作為小孩子要沒有負擔或繼續要自私的探索自己的空間跟時間太快的被壓縮掉。那她會成熟的很快。但一下子成熟其實下面是抽空的,當發生任何困難的時候會出現問題,第一個可能不夠感覺到自己的理直氣壯,他可能很容易會感覺到自己有責任,過度付出。但是過度付出後,一定會爆炸。"
那種不夠理直氣壯發生在很多事情上。反映在我的特質"善解人意"、"合群"等等。
總之,
1. 愛自己,學著為自己說話。
2. 要選擇便宜的東西,就必須以時間來兌換,換言之須多看幾間
或許還是感謝這一切的發生,打電話給了朋友,也收到一些訊息,雖然大抵上心情還是不佳,但很快的等明天上班,就會被打斷思緒了。
紐約州執照的信寄到台灣了,十月預了假希望可以回去一趟處理件事情。